1、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车辆,是指从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的载货汽车。 ( )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分析:《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三条本规定所称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车辆,是指满足特定技术条件和要求,从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的载货汽车。
2、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应当按照国家标准( ) 的要求悬挂标志。
A、《危险货物品名表》 (GB12268)
B、《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 GB191)
C、《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车辆标志》 (GB13392)
答案:C
分析:《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培训教材》单元一模块三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相关标准中国家标准注明,要按照《道路运输危险货物车辆标志》的要求悬挂标志牌。
3、《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05) 是危险货物运输作业的重要依据,具有确定危险货物的类别、项别和( )的作用。
A、范围
B、责任
C、名称
答案:C
分析:《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培训教材》第一篇基础知识模块三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相关标准中《危险货物品名表》该表包含了危险货物的联合国编号、名称和说明、英文名称、类别和项别、次要危险性、包装类别、特殊规定等内容。
4、危险货物按其具有的危险程度划分为3 个包装类别:I 类包装― 具有高度危险性的物质;Ⅱ 类包装― 具有中等危险性的物质;Ⅲ类包装― 具有轻度危险性的物质。 ( )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分析:《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培训教材》第一篇单元三模块二中得出:危险货物按其具有的危险程度划分为3个包装类别:I类包装 具有高度危险性的物质;Ⅱ类包装 具有中等危险性的物质;Ⅲ类包装 具有轻度危险性的物质。
5、扑救遇水反应产生剧毒、腐蚀性气体的危险货物火灾时,应穿戴防护用品和自给式呼吸器。 ( )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分析:《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培训教材》第四篇单元三模块一各类危险货物装卸安全及事故应急处置中指出:碳化物、磷化物遇水反应产生剧毒、腐蚀性气体的物质,灭火时,消防人员应穿戴防护用品和隔离式呼吸器。
6、危险货物类别和项别的号码顺序并不是危险程度的顺序。 ( )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分析:《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培训教材》第一篇单元二模块一中得出:危险货物类别和项别的号码顺序并不是危险程度的顺序。
7、驾驶人员、押运人员出车前应检查随车必备的( )是否齐全有效。
A、消防用具
B、洗漱用具
C、保暖用品
答案:A
分析:《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培训教材》第三篇单元二模块三道路危险货运运输押运过程基本要求:车辆应配备消防器材并定期检查、保养,发现问题应立即更换或修理。
8、不具备防雨雪防潮湿条件的车辆和场所,不准进行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危险货物运输作业。 ( )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分析:《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培训教材》第四篇单元三模块一各类危险货物装卸安全及事故应急处置中指出: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不得与酸类、氧化剂及含水的液体货物混装,不宜在潮湿的环境下装卸。若不具备防雨雪的条件,不准进行装卸作业。
9、在个别情况下,普通货物运输车辆可以承运一次性或临时性的道路危险货物运输。 ( )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分析:《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培训教材》第一篇单元一模块四危险货物运输的限制中“车辆、设备限制”条款明确规定:车辆安全技术状况应符合《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道路运输爆炸品和剧毒化学品车辆安全技术条件》、《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结构要求》等标准的要求;车辆技术状况应达到一级车况标准;标志应符合《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车辆标志》;车辆应配置带有行车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车辆应有切断总电源和隔离电火花的装置,切断总电源装置应安装在驾驶室内,运输车辆和设备必须满足上述条件时,方可从事运输危险货物作业。
10、图示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车辆标志牌,表示该车辆可以承运( )。(底色:白色,图案:黑色)
A、第6.2项感染性物质
B、第6.1项毒性物质
C、放射性物质
答案:A
分析:《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培训教材》第一篇单元三模块三中得出:图示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车辆标志牌,表示该车辆可以承运第6.2项感染性物质。(底色:白色,图案:黑色
11、当( )着火时,不得用水作为灭火剂。
A、铝粉
B、硫磺
C、苯
答案:A
分析:《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培训教材》第四篇单元三模块一各类危险货物装卸安全及事故应急处置中指出:扑灭金属粉着火时不能用水,因为在高温下金属粉与水反应产生氢气,氢气又可与空气形成燃爆性混合物。
12、有机过氧化物、金属过氧化物着火时,可用( ) 扑救。
A、水
B、泡沫灭火器
C、砂土或干粉
答案:C
分析:《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培训教材》第四篇单元三模块一各类危险货物装卸安全及事故应急处置中指出:万一发生火灾时,对有机过氧化物、金属过氧化物、有机过氧酸及其衍生物不能用水扑灭,因为这些氧化性物质和水作用可以生成氧气,能帮助燃烧、扩大火势,只能用砂土、干粉、二氧化碳灭火剂进行灭火。
13、易燃液体的蒸气浓度越大,毒性( )。
A、越小
B、不变
C、越大
答案:C
分析:《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培训教材》第一篇单元二模块五中得出:易燃液体的蒸气浓度越大,毒性越大。
14、酸与碱不可以混装,氧化剂与还原剂( )进行配载。
A、可以
B、不可以
C、一般情况下可以
答案:B
分析:《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培训教材》第一篇单元二模块九中得出:酸与碱不可以混装,氧化剂与还原剂不可以进行配载。
15、国务院规定,由 ( )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负责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的发放,负责国内危险化学品的登记,负责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的组织和协调。
A、公安部
B、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C、交通部
答案:B
分析:《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六条规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组织确定、公布、调整危险化学品目录,对新建、改建、扩建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包括使用长输管道输送危险化学品,下同)的建设项目进行安全条件审查,核发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证、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许可证和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并负责危险化学品登记工作。
16、液体腐蚀性物质撒漏时,应用干砂、干土覆盖吸收,打扫干净后,再用水洗刷污染处。 ( )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分析:《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培训教材》第四篇单元三模块一各类危险货物装卸安全及事故应急处置中指出:腐蚀性物质撒漏时,应用干砂土覆盖吸收,扫除干净后,再用水扫刷。
17、所有的可燃物都是危险货物。 ( )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分析:举个例子:火柴。
18、动物致死所需某毒性物质的摄入量(或浓度)越小,则表示该毒性物质的毒性( )。
A、越大
B、越小
C、无法确定
答案:A
分析:《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培训教材》第一篇单元二模块八中得出:动物致死所需某毒性物质的摄入量(或浓度)越小,则表示该毒性物质的毒性越大。
19、道路运输有机过氧化物、感染性物质可选用没有控温装置的厢式车型。 ( )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分析:《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培训教材》第一篇单元四模块一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基本要求中指出:控温厢式货车,其车厢内应有制冷或加温装置以及保温措施,驾驶室应有温度监控系统。这类厢式车多数从事有机过氧化物、疫苗、菌苗的运输。
20、道路运输硫酸的车辆着火时,应采用( )灭火。
A、强大水流
B、雾状水
C、泡沫灭火剂
答案:B
分析:《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培训教材》第一篇单元六模块一常见火灾事故及其防范措施中指出:硫酸,硝酸等酸类腐蚀品遇加压密集水流,会立即沸腾起来,使酸液四处飞溅,所以发烟硫酸、氯磺酸、弄硝酸等发生着火,宜用雾状水、干砂土、二氧化碳扑救。
21、道路运输易燃液体,车上人员不准( ) ,车辆不得接近明火及高温场所。
A、吸烟
B、进食
C、喝水
答案:A
分析:《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培训教材》第三篇单元二模块二各类危险货物运输押运安全要求及事故应急处置中指出:运输易燃液体,车上人员不准吸烟,车辆不得接近明火、高温场所。
22、列入危险货物的氧化物(如三氧化硫)除气体外,大部分都会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碱或酸或释放出氧。所以,在运输过程中必须注意防水。 ( )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分析:《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培训教材》第一篇单元二模块四中得出:列入危险货物的氧化物(如三氧化硫)除气体外,大部分都会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碱或酸或释放出氧。所以,在运输过程中必须注意防水。
23、对火灾中抢救出来的赤磷要谨慎处理,因为赤磷在高温下会转化为黄磷,变成易于自燃物质。 ( )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分析:《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培训教材》第四篇单元三模块一各类危险货物装卸安全及事故应急处置中指出:火场中抢救出来的赤磷要谨慎处理。因为在火场高温下,赤磷会转化为黄磷而自燃。同时在火场中抢救出来的赤磷,往往被水淋过,赤磷受潮后,也会缓慢氧化自燃。
24、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度物。 ( )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分析:《危险废弃物管理办法》明确指出: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度物。
25、道路运输易燃易爆危险货物时,驾驶人员不能在车辆附近随意使用明火。 ( )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分析:《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培训教材》第二篇单元二模块三易燃液体中指出:运输易燃易爆物体时,车上人员不准吸烟,车辆不得接近明火及高温场所。
26、一般来说,液体货物的包装强度应 ( )。
A、比固体货物的高
B、比固体货物的低
C、和固体货物的一样
答案:B
分析:《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培训教材》第一篇单元三模块二中得出:一般来说,液体货物的包装强度应比固体货物的低。
27、道路运输爆炸品时,无外包装的金属桶只能单层摆放,以免压力过大或撞击摩擦引起爆炸。 ( )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分析:《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培训教材》第二篇单元二模块一爆炸品中指出:没有外包装的金属桶(一般装的是硝化棉或发射药)只能单层摆放,以免压力过大或撞击摩擦引起爆炸。
28、装运易燃液体的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车辆若发生故障,在维修时应严格控制( )。
A、夜晚作业
B、明火作业
C、中午作业
答案:B
分析:《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培训教材》第二篇单元二模块三易燃液体中指出:易燃液体蒸气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遇明火会发生燃烧爆炸,因此,在运输作业现场必须严禁烟火,作业现场应划定警戒区,一般半径30m内不得有热源或明火,车辆应停靠稳妥,熄灭发动机,实施驻车制动,接好导除静电装置。
29、机动车驾驶人员在实习期内不得驾驶载有爆炸物品、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剧毒或者放射性等危险物品的机动车。 ( )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分析:《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培训教材》第二篇单元一模块一基本要求驾驶年龄明确指出:机动车驾驶人员在实习期内不得驾驶载有爆炸物品、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剧毒或者放射性等危险物品的机动车。
30、道路运输爆炸品,车上严禁搭乘无关人员和危及安全的其他物资。 ( )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分析:《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培训教材》第二篇单元二模块一爆炸品中指出:车上无押运人员不得单独行驶,车上严禁搭乘无关人员和危及安全的其他物质。
31、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的头部受到毒性物质污染时,首先应注意( )。
A、打电话求援
B、用大量清水冲洗
C、用毛巾擦抹干净
答案:B
分析:《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培训教材》第一篇单元六模块三医疗急救常识中指出:化学毒物沾染皮肤时,应迅速脱去污染的衣服、鞋袜等,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15~30min;头面部受污染时,首先注意用水冲洗眼睛。
32、装卸爆炸品、有机过氧化物、剧毒品时,装卸机具应按小于额定负荷的( )使用。
A、90 %
B、100 %
C、75 %
答案:C
分析:《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培训教材》第四篇单元二模块三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装卸管理作业中指出:装卸爆炸品、有机过氧化物、剧毒品时,装卸机具应按额定负荷降低25%使用。
33、通过公路运输剧毒化学品的,托运人应当向目的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公安部门申请办理( )。
A、交通运输许可证
B、剧毒化学品公路运输通行证
C、道路占用证
答案:B
分析:《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通过道路运输剧毒化学品的,托运人应当向运输始发地或者目的地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申请剧毒化学品道路运输通行证。
34、在《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05) 中,可查到表示危险货物危险程度的包装类别(I 、Ⅱ 、Ⅲ 类)。 ( )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分析:《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培训教材》第一篇单元二模块一中得出:在《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05)中,可查到表示危险货物危险程度的包装类别(I、Ⅱ、Ⅲ类)。
35、氧化性物质撒漏后,应使用( )工具来收集处。
A、惰性材质
B、金属
C、纸质
答案:A
分析:《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培训教材》第四篇单元三模块一各类危险货物装卸安全及事故应急处置中指出:在装卸过程中,由于包装不良或操作不当,有部分氧化性物质撒漏,应使用惰性材料工具轻轻扫起,另行包装。这些从地上扫起重新包装的氧化性物质,因接触过空气,为防止发生变化,不得同车发运,须留在发货处适当地方,观察24小时以后,才能重新入库堆存。
36、道路运输危险废物,必须采取防止污染环境的措施,并遵守国家有关危险货物运输管理的规定。 ( )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分析:《危险废弃物管理办法》明确指出:道路运输危险废物,必须采取防止污染环境的措施,并遵守国家有关危险货物运输管理的规定。
37、图示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车辆标志牌,表示该车辆可以承运( )。(底色:白色,图案;黑色)
A、放射性物质
B、易燃液体
C、杂类
答案:C
分析:《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培训教材》第一篇单元三模块三中得出:图示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车辆标志牌,表示该车辆可以承运杂类。(底色:白色,图案:黑色)
38、《危险货物品名表》( GB12268-2005) 规定,危险货物品名的“编号”采用联合国编号,即4位数编号。 ( )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分析:《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培训教材》第一篇单元二模块一中得出:《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05)规定,危险货物品名的“编号”采用联合国编号,即4位数编号。
39、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的车辆应按( )驶入装卸作业区。
A、个人习惯
B、任意路线
C、装卸作业的有关安全规定
答案:C
分析:《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培训教材》第四篇单元二模块三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装卸管理作业中指出:车辆进入危险货物装卸作业区,按作业有关安全规定驶入装卸作业区,并将车辆摆在容易驶离作业现场的方位上。
40、引起某爆炸品爆炸所需的起爆能量越小,该爆炸品的敏感度越高,危险性也越小。 ( )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分析:《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培训教材》第一篇单元二模块三中得出:引起某爆炸品爆炸所需的起爆能量越小,该爆炸品的敏感度越高,危险性越大。
41、任何一种危险化学品发生火灾时均可用水施救。( )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分析:不正确。比如说遇水会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遇水会产生剧毒气体是物质均不能在着火时用水扑救。
42、道路运输易燃气体途中,若发生燃烧,在灭火同时应迅速将未着火气瓶运至空旷安全处,并用大量水喷淋冷却气瓶,以防止灾害扩大。 ( )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分析:《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培训教材》第四篇单元三模块一各类危险货物装卸安全及事故应急处置中指出:装卸作业时,如果遇到火灾,应立即报告公安消防部门并组织扑救,同时应尽可能将为着火的气瓶移至安全地带。对着火气瓶可用雾状的水浇在气瓶上,使其冷却。在火势尚未扩大时,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扑救。
43、乙炔气和氧气不能混装和混储。 ( )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分析:乙炔和氧气不能混合装载,两者接触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44、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的排气管,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机动车排气火花熄灭器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的规定。( )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分析:《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培训教材》第一篇单元四模块二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的安全设施中指出: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的排气管,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机动车排气火花熄灭器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的规定。
45、装运有易碎容器包装的腐蚀性物质时,驾驶人员要平稳驾驶,密切注意路面情况,对条件差的路段应缓慢通过。 ( )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分析:《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培训教材》第二篇单元二模块七腐蚀性物质中指出:装载有易碎容器包装的腐蚀品时,驾驶人员要平稳驾驶,密切注意路面情况,上下桥、穿隧道、过铁路道口等,对路面条件差、颠簸震动大而不能确保易碎容器完好时,应缓慢通行。
46、在装运氧气等强氧化性气体时,应对车厢进行清理,绝对不能在车厢内存留( )。
A、木板、橡胶板
B、钢索、铁架
C、油脂或含有油脂的残留物
答案:C
分析:《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培训教材》第三篇单元二模块二各类危险货物运输押运安全要求及事故应急处置中指出:车辆的货箱、随车工具应保持干净,且干燥,不得沾有酸类、煤炭、砂糖、面粉、淀粉、金属粉、油脂、磷、硫、洗涤剂、润滑剂或其他松软、粉状等可燃物质。
47、液体物质的受热膨胀系数较大,加上易燃液体具有易挥发性,装满易燃液体的容器受热后蒸气压增大,往往会造成容器胀裂而引起液体外溢。因此,易燃液体灌装时容器内应( )。
A、留有足够的膨胀余位
B、一次性灌满
C、没有液体外溢即可
答案:A
分析:《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培训教材》第一篇单元二模块五中得出:液体物质的受热膨胀系数较大,加上易燃液体具有易挥发性,装满易燃液体的容器受热后蒸气压增大,往往会造成容器胀裂而引起液体外溢。因此,易燃液体灌装时容器内应留有足够的膨胀余位。
48、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安全培训的内容包括( )。
A、销售知识
B、危险货物危害特性
C、包装容器设计
答案:B
分析:《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涉及危险化学品运输的规定中明确表示驾驶人员、装卸管理人员和押运人员应当“了解所运输的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及其包装、容器的使用要求和出现危险情况时的应急处置方法”。
49、《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 中,第7类放射性物质不分项。 ( )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分析:《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培训教材》第一篇单元二模块一中得出:《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中,第7类放射性物质不分项。
50、按照《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 GB191) 规定,图示表示( )标志。
A、由此吊起
B、向上
C、小心轻放
答案:A
分析:《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培训教材》第一篇单元三模块三中得出:按照《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191)规定,图示表示由此吊起标志。
Copyright © 2025 驾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