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驾驶出租汽车通过扬尘路段时,要低速慢行,必要时可以开启车灯示意。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分析:驾驶出租汽车通过扬尘路段时,能见度差,视线不清,车速过快极容易发生交通事故。所以要低速慢行,必要时可以开启车灯、鸣喇叭示意。
2、驾驶出租汽车在冰雪路面行驶的危险性在于________。
A、轮胎附着力增大
B、制动距离延长
C、油电线路容易软化
D、电气设备易受潮短路
答案:B
分析:因为冰雪路面的附着系数减小,也就是摩擦系数减小,那么汽车在制动时,车轮所获得的地面制动力,也就是地面给车轮的摩擦阻力减小,制动时的减速度减小,制动距离自然会延长。
3、通过电信方式开展电召服务的,宜使用_____出租汽车约车服务号码。
A、95128
B、95138
C、95120
D、95122
答案:A
分析:通过电信方式开展电召服务的,宜使用95128出租汽车约车服务号码。
4、冬季车辆使用含酒精的防冻液起火,可立即用水浇泼起火部位,冲淡酒精防冻液的浓度,从而迫使火势减弱而熄灭。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分析:《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第五章第三节:消防设施和故障车警告标志使用可知,冬季车辆防冻液着火,可立即用水浇泼着火部位,冲谈防冻液中酒精的浓度,迫使火势减弱或熄灭。
5、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下列属于消费者协会履行的公益性职责是_____。
A、向消费者提供消费信息和咨询服务
B、受理消费者的投诉,并对投诉事项进行调查、调解
C、就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支持受损害的消费者提起诉讼
D、向消费者推荐商品和服务
答案:ABC
分析: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属于消费者协会履行的公益性职责是: 1、向消费者提供消费信息和咨询服务 2、受理消费者的投诉,并对投诉事项进行调查、调解 3、就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支持受损害的消费者提起诉讼
6、防抱死制动系统、废气涡轮增压技术及尾气后处理装置的使用可提高汽车的综合性能。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分析:《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第六章第二节:出租汽车使用技术可知,随着汽车电子技术、通信技术、代用燃料使用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新材料的运用,进一步提升了汽车使用过程的安全、节能与环保状况。大大的提高了汽车的综合性能。
7、驾驶员服务质量信誉考核工作每2年进行1次。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分析:出租汽车驾驶员服务质量信誉考核工作每年进行一次。
8、若驾驶员在出租汽车经营活动中,发生交通事故致人死亡且负同等或主要责任的,应在其信誉考核记分中扣10分。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分析:《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第十章第二节:出租汽车服务质量信誉考核可知,在出租汽车经营活动中,发生道路交通事故致人死亡且负同等或主要责任的,出租汽车驾驶员服务质量信誉考核分值扣20分。
9、出租汽车驾驶员在运营过程中对乘客的提问应________。
A、根据自己的心情好坏回答
B、及时回答不必顾及内容真实性
C、对不清楚的问题不予理会
D、主动、耐心、如实回答或解释
答案:D
分析:《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第三章第三节:服务流程可知,与乘客交流,要准确、耐心、热情地回答乘客提出的问题,做到有问必答。
10、空气滤清器太脏会阻碍空气畅通,从而减少燃油消耗。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分析:《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第七章第一节:影响节能驾驶的主要因素可知,空气滤清器如果太脏话会阻碍空气畅通,从而造成燃油消耗增加。试验证明,空气滤清器的滤清能力是否正常对节能燃料影响较大。
11、正常人心跳每分钟60-80次,儿童每分钟________次。
A、60-70
B、80-90
C、90-100
D、110-120
答案:D
分析:《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第八章第二节:乘客突发疾病处置可知,可通过呼吸、咳嗽、运动、皮肤颜色、脉搏等情况进行判断,正常人心跳每分钟60~80次,儿童每分钟110~120次。
12、汽车发生火灾,驾驶员撤离驾驶室前,应关闭________。
A、点火开关
B、电源总开关
C、油箱开关
D、车窗
答案:ABC
分析:逃离火灾前,应关闭点火开关、电源总开关和百叶窗,设法使乘客和驾驶员迅速撤离车辆或驾驶室;逃离时如果无法打开驾驶室门或车门时,应打破风窗玻璃或安全出口玻璃,脱离驾驶室后不要忘记去关闭油箱开关。
13、犯罪分子未持凶器,但虚张声势,以伤害驾驶员相威胁,从而达到劫持出租汽车的目的,此种犯罪属于________。
A、暴力劫持型
B、威胁恐吓型
C、诈骗型
D、药物麻醉型
答案:B
分析:《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第四章第五节:出租汽车驾驶员治安防范可知,要挟威胁有两类:一类是不持凶器强迫驾驶员就范,虚张声势,以生命损伤等相威胁;另一类是以某些物质因素作诱饵,其中包含一些违法的因素,结果驾驶员授予罪犯以把柄,此时罪犯便以揭发举报相要挟,达到劫持车辆或敲诈钱财的目的。这一作案方式对驾驶员应该有很大的启发。罪犯正是抓住驾驶员的弱点,然后加以利用。这要求驾驶员必须洁身自好,敢与不正当行为作斗争。
14、下列哪项不属于对出租汽车号牌的要求?
A、字迹清晰
B、固定端正
C、无遮挡物、反光物
D、定期更新
答案:D
分析:《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第三章第二节:车辆服务要求可知,车容车貌要求,出租汽车车辆牌照字迹清晰,固定端正,无遮挡物、反光物。
15、巡游出租汽车经营者应当根据经营成本、运价变化等因素及时调整承包费标准或者定额任务等。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分析:根据《巡游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规定》:巡游出租汽车经营者根据经营成本、运价变化等因素及时调整承包费标准或者定额任务。
16、如图所示,出租汽车驾驶员在运营过程中遇受伤乘客,应________。
A、额外收取服务费用
B、无视其乘车需求加速通过
C、无偿提供租车服务
D、不得以任何理由拒载
答案:D
分析:《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第三章第四节:服务技巧和服务禁忌可知,接载伤病乘客时应尽可能平稳驾驶,满足乘客需求,遇到公安交管部门要求协助抢救伤病人员时,应服从指挥调度。
17、网络预约出租汽车服务评价指标中,要求车辆和驾驶员相符率、营运车辆保险购买合格率均达到_____。
A、90%及以上
B、95%及以上
C、100%
D、85%及以上
答案:C
分析:根据《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营服务规范》:网络预约出租汽车服务评价指标中,要求车辆和驾驶员相符率、营运车辆保险购买合格率均达到100%。
18、出租汽车驾驶员应当衣着整洁,语言文明,主动问候,提醒乘客系好安全带。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分析:出租汽车驾驶员应当按照国家出租汽车服务标准提供服务,并遵守下列规定: (一)做好运营前例行检查,保持车辆设施、设备完好,车容整洁,备齐发票、备足零钱; (二)衣着整洁,语言文明,主动问候,提醒乘客系好安全带; (三)根据乘客意愿升降车窗玻璃及使用空调、音响、视频等服务设备。
19、乘客要求候车等候时,出租汽车驾驶员未到约定时间不得擅自离开。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分析:《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第三章第三节:服务流程可知,出租汽车驾驶员运送乘客途中,如乘客因故需要短暂离开出租汽车,要求驾驶员停车等候,驾驶员应尽量配合。等候期间,计价器一般正常开启。未到约定时间,驾驶员不得擅自离开。
20、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下列______属于消费者权益争议解决方式。
A、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
B、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C、提请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仲裁
D、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答案:ABD
分析: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属于消费者权益争议解决方式的是: 1、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 2、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3、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1、遇孕妇乘客乘车,出租汽车驾驶员应________。
A、在乘客上车时车门尽量开大避免挤碰
B、主动下车帮助乘客放置行李
C、征得乘客同意后搀扶乘客上车
D、平稳驾驶关闭车窗控制好车内温度
答案:ABCD
分析:《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第三章第六节:特殊乘客的服务要求可知,产妇、孕妇乘车一般怕碰撞和拥挤,行动谨慎、缓慢。上下车时,驾驶员应细心照料,车门尽量开大,防止碰撞。行车中,要平稳行车,关闭车窗,控制车内温度。如在途中产妇出现紧急情况,驾驶员可向随车家属建议到最近医院分娩,以确保乘客生命安全。
22、为保护出租汽车驾驶员隐私,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不得向社会提供从业资格考试成绩查询服务。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分析:《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第十章第二节:出租汽车服务质量信誉考核可知,将出租汽车驾驶员服务质量信誉考核结果主动向社会公开,有利于规范出租汽车经营行为,建立完善出租汽车行业诚信体系,是提升出租汽车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
23、出租汽车驾驶员职业道德中遵章守纪的主要内容包括________。
A、钻研技能
B、遵纪守法
C、服从管理
D、履行义务
答案:BCD
分析:《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第二章第二节:出租汽车驾驶员职业道德可知,遵章守法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遵纪守法”、“服从管理”、“履行义务”。
24、驾驶员连续驾驶时间过长或睡眠不足时,会出现疲劳。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分析:《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第四章第一节:安全运营基本知识可知,当驾驶员长时间驾车或者因其他原因导致体力消耗过大或睡眠不足时,容易产生疲劳,会感到困倦瞌睡、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判断能力下降,甚至出现精神恍惚或瞬间记忆消失,出现动作迟误或过早,操作停顿或修正时间不当等不安全因素,极易引发道路交通事故。
25、以下哪类事件属于突发事件,会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________
A、自然灾害
B、事故灾害
C、公共卫生事件
D、社会安全事件
答案:ABCD
分析:《突发事件应对法》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Copyright © 2025 驾考 版权所有